大參考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查看: 147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羅天昊:五流歸一,一帶一路才能修成大器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于 2023-10-24 02:24: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百川終將歸海  大器總是晚成。

  一帶一路高峰會在京舉行,百國相聚,互通有無。

  中國已崛起為全球第二經濟大國,但仍然是作為后發國家而非發達國家的定位,來召集一次全球性大會。

  一帶一路并非是馬歇爾計劃的翻版,而是有更多元的目標。

  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不僅再造了歐洲,而且將美國經濟從谷底帶入了十多年的繁榮。徹底強化了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盟主地位。

  馬歇爾計劃的成功,某種程度上在于實現了“五流歸一”。

  即資金流、技術流、產業流、人才流,文化流。

  在金融領域,美元建立了全球霸權地位,成為全球硬通貨;在技術領域,多項工業革命發生在美國,其逐漸取代歐洲,成為全球最強大國;在產業領域,美國已成為當時全球產業體系最完備的國家,并且處于全球產業鏈頂端;在人才領域,歐洲戰亂期間,大批德國和法國人流向美國,從而匯聚了全球最頂級的人才,成為全球最大的人才庫和人力資源大國。同時,美國文化,成為全球文化的巔峰,好萊塢大片橫掃天下。五大資源齊聚美國,順勢而為。

  與美國作為全球領袖地位不同,中國位于全球節點位置?!耙粠б宦贰必灤﹣啔W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一帶一路的特征是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從資源要素來講,中國的一帶一路要成功,同樣需要實現“五流歸一”。只不過,各個元素的重要性與美國不同,中國的五流歸一,順序依次為產業流,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文化流。

 ?。?)產業流

  ——中國需要成為全球產業鏈的節點國家

  從位置上講,中國在亞洲和歐洲之間。從產業地位講,中國處于中間地帶,鏈接發達地區與后發地區。一帶一路最大挑戰在于產業輸出與交流。中國的產業輸出路線圖中,其實包含三個方面:

  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主要是中國與中亞國家之間的產業交流;

  二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及北部灣戰略,主要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產業交流;

  三是中國在非洲和拉美的產業輸出。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其實針對的主體就是東盟。

  東盟已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地。2022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為6.52萬億,中國仍順差1.06萬億。

  近年來,中國與部分東盟國家產生爭端,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國本身無法與東盟國家形成產業落差,也就無法產生互補性。雙方貿易亦受制于產業同構。

  產業錯位至關重要。而關鍵即在于中國率先完成產業升級。則中國既是亞洲大國,亦是亞洲強國,合二為一,成為亞洲無可爭議的領袖。不會像目前這樣,雙方搶西方的制造業訂單。屆時,中國龐大的市場,可以容納眾多亞洲國家的制造業,如此,建立在雙方產業互補的基礎上,中國可將東南亞變為自己最大的戰略腹地,也造福于東南亞。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未來,亦系于中國與中亞國家之間的產業互補,目前這種互補尚不明顯,大勢遠未成就。

  從哈薩克斯坦的最大進口商品看,其最大需求為機械設備,以及工業制品。而鑒于其國處于中等收入國家的發展階段,國民消費水平不低,故需求相對高端。中國的低端工業制造,在哈薩克市場并不大,主要是服裝,建材,水果和蔬菜。大宗工業品,卻來自歐美。瑞士、意大利、德國、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國的商品,才是哈薩克國民之愛。

  不光是哈薩克斯坦,幾乎所有的中亞國家,都有類似的產業結構,中亞國家最大的需求在工業水平更精良的歐洲。而非中國。

  由此,絲綢之路經濟帶從誕生伊始,即存在不對等,中亞國家并不需要中國的大眾工業產業,只需要中國的鈔票,中國對于他們的需求也很簡單,說白了就是要石油等礦產資源?;诋a業鏈分工的互補性不足。而沒有建立在互補基礎上的國家,其戰略性的合作基礎比較脆弱。

  為此,未來中國需要一場“西進運動”,先造就中國西部的振興,如中國西部振興,健全的工業體系,精良的制造,相對高端的技術,中國與中亞諸國,真正形成產業互補,絲綢之路經濟帶方才騰飛。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成型,起碼在十年以后。

  造就中國與東南亞,中亞,以及非洲和拉美國家之間的產業互補,關鍵在于實現中國的產業升級。沒有產業升級,一帶一路將如無水之源,光靠資本輸出,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目前,中國在高鐵等少數領域取得了相對的世界領先地位,但是還遠遠不夠,中國需要在更多的大眾產業領域,獲得更多突破。

 ?。?)技術流

  ——接近歐美高端水平,并形成對后發國家的技術優勢

  最近幾年,中美競爭日益激烈。為什么?

  以前完全互補,現在變化了。

  中國在部分高端產業領域,雖然目前達不到世界最先進水平,但是,也逐步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近。

  技術水平密切對應產業水平。當下,中國的技術水平,在全球也處于中下游水平。主流的高端技術領域,幾乎全部被歐美發達國家把持。

  根據疫情前夕的2019年的進口統計,我們可以知道,凡中國進口比較多的產業領域,除石油等基本的資源外,多數為國外技術處于先進水平,本國對國外有所依賴。

  中國進口的十大技術依賴行業,分別是集成電路,汽車整車和零部件,儀器儀表,形狀塑料、顯示面板,自動數據處理器,飛機和航空器,電子元器件, 醫藥與醫療器械,高級鋼材等。

  其中,集成電路占進口總額的20%,總額超過1萬億。中國完全可自主研發的芯片龍芯,銷售額只有英特爾的千分之一。而中芯國際與臺積電的銷售差距達到了10倍。

  汽車的高端技術,也掌握在歐美和日韓手中, 在中國的高端車,基本都是合資車。我們的科學實驗的基本儀器,最高端的也多數來自國外。顯示面板也掌握在歐美和日韓手中。中國的龍頭京東方,不到三星的一半規模。而在飛機和航空領域,此前也主要靠進口,為什么中國鐵心要造C919,按照運十飛機副總設計師程不時的說法,買波音和空客飛機的錢,用百元大鈔堆起來,比一百個金茂大廈還要高。

  在部分領域,中國已經和即將獲得突破。

  目前世界上能夠造大飛機的國家,不超過十個。包括今天一帶一路的所有的中間狀態國家,除中國外,無一國能造大飛機。

  在液晶面板領域,中國與日韓的差距逐步拉小,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將催生國內巨頭。汽車產業預計在未來十年內,有望獲得突破。在裝備制造業和機械產業領域,中國三一重工和中聯,雖然比不上德國和日本的最頂尖技術,但是也屬全球主流。而中國的高鐵技術,則是實在是屬于世界領先水平。

  此前,中國在部分相對徹底市場化的領域,已經成為全球產業主體,如在家電行業,中國已經成為十幾年的全球家電霸主。產量全球第一,技術也與全球頂尖差距不大。未來,中國將在市場化的過程中,誕生越來越多與歐美頂尖技術接近的產業。

  中國的技術水平,同樣在全球處于節點位置。

  中國的手機,家電,機械設備,鐵路、電力以及比較高端的航空和高鐵,已經在一帶一路國家建立優勢。中國的鐵路技術在為巴基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以及非洲眾多國家前景廣闊,中國的水電站技術,高鐵技術在東南亞也很有市場。在一帶一路中,中國也需要率先完成技術升級,局部實現技術革命,形成技術優勢。

  尤其是,中國需要取代日本在亞洲的技術優勢,中國取代歐美在中亞的技術優勢

  才能建立廣泛的互補關系。輻射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

 ?。?)資金流

  ——不僅需要投資和造血功能,更需金融信用與權威

  美國在西方世界中的金融王者地位,建立在幾個方面基礎之上。確立美元的全球硬通貨地位,全球最強盛的經濟實力,對于歐洲的投資與造血能力。最終,在美國的主導下,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

  202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1210207億元,全球第二,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66.4萬億,約為GDP的2.2倍,北京和上海等部分城市,本外幣存款都超過了10萬億。逐步成為全球性重要金融城市。同時,中國為全球第一外貿大國,而且已經轉變為資本凈輸出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對外直接投資國。中國在一帶一路的總投資已經達到萬億。

  中國對于一帶一路國家的造血功能,未來才逐步收效。當下,中國幫助一帶一路國家進行基礎設置和信息網絡建設,還屬于打樁階段。收獲需要耐心。

  中國的經濟抗風險能力和金融抗風險能力,都比較強大。中國是一個疆域和人口大國,國內經濟多元而豐富,總能找到新的增長產業和增長區域,不停轉換發展動能,不會輕易熄火。

  同時,中國屬于大國家,大政府的模式,與美國很接近。銀行雖然效率不高,而且在很多領域存在壞賬,但是國家監控和調整能力非常巨大,任何銀行都罩得住。不會像歐洲國家一樣,國家被銀行壓垮。

  經濟能力和金融能力,中國都應該是值得信賴的好伙伴。

  中國的問題是,第一,金融機構能否部分取代美國的金融機構,成為權威金融機構?中國的銀行塊頭大,但是信用不高,經營低效,主要靠國內壟斷經營,在國際上并不強勢,其它金融機構,亦沒有從市場中拼殺出來的巨頭。同時,雖然北京、上海等城市資金量大,但是還無法取代紐約,倫敦。東京等城市,成為強勢的金融中心。

  第二是,人民幣能否成為美元那樣的硬通貨。在小國中的強勢地位,無法替代在大國之間的作用。

  中國雖然有足夠的實力和財力,持續對一帶一路進行投資和造血,但是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成為跨越兩級的金融中心,成就頂級的“資金流”。

 ?。?)人才流:硬幣兩面

  ——既成為人口熔爐,又鼓勵青年去亞非拉開拓新世界

  美國能夠成為全球領袖國家,與其成為全球最大人口熔爐和全球最大人才流入地關系極大。

  同樣,一帶一路戰略的最終成功,也需要中國發揮“人才流”的優勢,成為一帶一路國家的人口大熔爐,以及人才流入地。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二百多年來一直開放移民大門。通過建國初期,南北戰爭之后,以及二戰之后三個移民高潮期,美國人口從200萬增加到3億。增加150倍。

  在人才吸納方面也是如此,尤其是從19世紀晚期至今,美國成為全球人才最大流入地。特別是從二戰以后至今,更是如此。二戰后期,來自德國和法國等歐洲強國的人才,源源不斷地流入美國,使美國正式取代歐洲,成為全球人才高地。愛因斯坦等全球頂級科學家,就是這個時期從德國移民美國。二戰后至今,美國更是將全球人才收割機。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中國總體上是一個人口流出大國。尤其是高端人才,主要流行歐美與日韓、澳大利亞等地。在部分領域,中國也逐步成為人口流入國,比如東南亞和非洲勞工,近十年來大批進入中國。

  未來,中國將成為一帶一路國家的人口大熔爐,容納大批移民。尤其是東南亞。

  更重要的是,中國能否也能像歐美一樣,成為一帶一路國家的頂尖人才收割機?

  就本土人才而言,中國逐步實現了諾貝爾獎的突破,固然值得驚喜,但是錢學森之問和李約瑟之問,仍然困擾中國。屠呦呦老年才獲得諾獎,是喜劇,也是悲劇。當下中國高校升學率已至80%,大學生在校人數全球第一,這是一個巨大優勢,如何讓中國的本土人才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就發揮全部才智,需要配套的體制變革。

  此外,還需要更廣闊的視野。

  中國現在大學生每年千萬,升學率80%以上,未來的青年大部分都接受過大學教育,在中國,大學生內卷,但是拿到全球,尤其是亞非拉,那可是寶貝,中國青年,在亞非拉社會中,具備絕對的知識文化優勢。

  鼓勵中國企業到亞非拉大量投資,

  鼓勵中國青年在亞非拉拓荒萬里。

  已經有中國青年在非洲成為酋長。

  未來,中國人的后代,能否成為亞非拉的總統?

  日本人后代已經有秘魯總統了。

  中國在未來幾十年內,也應該有一代又一代青年,雄霸亞非拉。

 ?。?)文化流

  ——中國需要開放包容的文化心態

  福山的歷史終結論與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之爭,當下逐步塵埃落定,雖然各種文明都有其合理性和存在理由,但是,趨向現代化,趨向開放與包容,卻是所有文明的共同特質。

  對于中國本身來說,最需要完成的,是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中國和土耳其是近代以來兩個唯一在西方世界的沖擊下保持不滅的國家。一定隱含著某種文化密碼。同時,百年來的衰落,也需要反思,中華文明的復興,不是復辟,而是涅槃后的升華。中國最大的挑戰,是不夠現代化,對于傳統的改造,還沒有完成。

  福山“歷史終結”論的破產,凸顯了文明多中心的可能性。中國需要完成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才能修成大器。

  就中國對外文化交流而言,當下中國與歐美處于逆向流動格局,從電影和書籍就知道了,歐美的電影和書籍流入中國多,中國流入歐美的少。但是,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之間,可以形成主導。

  中國與東南亞諸多國家,文化上有千絲萬縷關系,尤其是與越南、新加坡等國家幾乎是同文同種。但是,舊的模式不適用,維持上千年的東亞朝貢體系,中國的大國主義,都不符合現代文明,需要以新的交往方式,更新中國與東南國國家之間的文化交往模式。以中國的富強和文明,吸引他們。

  中國與中亞國家,本質上說是一種異質文明,保持交流與開放,是最合適的模式。千年以來,中國與中亞國家之間的交流,也沒有停止過。

  中國能否成為文明之幫,萬國向往之邦?漢唐已是過往,未來更加漫長。

  一切取決于中國自身能否成為一個開放,包容,廣博的國家。

  先從鏟除國內戶籍等各種人身壁壘,開放管制開始,先有開放、剛健的國民,后有開放、包容的中國。先有本國人民的自由雄渾,后有一帶一路的廣博與多元。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QQ|手機版|小黑屋|大參考 |

GMT+8, 2023-11-11 03:03 , Processed in 0.1093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參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網安備41010502003328號

  豫ICP備17029791號-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色综合久久本道鬼色_色综合久久台湾佬_久久天天躁狠狠躁_久久超级碰中文字幕